歡迎來到考而優官方網站!
隨著第五批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公布,職業資格集中清理工作基本完成。作為全程參與論證的專家組成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吳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內容提要
●職能轉變的關鍵在于,凡是市場能做的,政府都應該放手。政府首先要放心,然后才能放手。要讓用人單位成為評價主體。
●過去,我們一度偏離了以用為本的觀念,異化為以考為本。只有讓更多人不再盲目去考證,讓就業更容易、創業更自由、創新更有夢,才能充分釋放出人才活力。
●職業資格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需要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進程中,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建立起科學評價人才體系和機制。
近日,國務院再次公布取消6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這已是第五批集中清理職業資格。2014年以來,國務院共取消272項職業資格,占國務院部門設置職業資格總數的44%,彰顯了政府部門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決心和力度。
為什么會出現職業資格過多過濫的現象?集中清理對于政府角色轉變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如何建立科學規范的人才評價體系?記者就此采訪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江。
記者:設置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初衷是什么?過去為什么會出現職業資格過多過濫、惹人詬病的現象?
吳江:職業資格證書是國家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鑒定證明,是世界各國基本上普遍采用的制度。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種證書制度”的要求。1994年,我國開始建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它的設置初衷主要有以下考量:一是通過職業資格認證,提升勞動者的素質技能;二是建立科學評價人才機制,維護就業市場秩序,體現公平用人;三是依法對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職業,設定準入類職業門檻,嚴格加以規范,確保職業安全??傮w上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設立,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一些地方、部門、行業自行設立了大量職業資格,據不完全統計,多達2000余項,職業資格種類繁多、交叉重復現象嚴重,證書太多、考試太濫的問題非常突出。一些職業資格“含金量”較低,參加培訓和鑒定的人員支付費用取得證書卻沒有實際效用,導致人才負擔嚴重。
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已走過了20余年,設立之初的頭幾年,全國也就500來項職業資格,每年大約300萬人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但到了2013年,各地各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多達到2400多項,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有1500多萬人。幾乎覆蓋了所有職業崗位,我們真成了“考證”大國。
為什么會產生過多過濫現象?首先是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任意擴大和濫用國家職業資格許可權造成的。國家對職業資格的準入許可只能由法律規定,目的在于通過特殊職業資格的行政許可,抑制公益上的危險或影響生產安全秩序的因素。目前的多和濫,絕大多數是非行政許可類,有的是部門規章設定,有的是地方政府自行設定,還有的是行業協會、學會自立的門檻。這就背離了行政許可法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政府職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造成的,主要表現為重許可輕監管,對職業資格認證管得過多過細。不管是準入類認證還是水平類評價,政府統統都包攬下來,以發證替代監管行為。再次是職業資格認證工作在運行機制上出的問題。一些行業協會、學會受利益驅動,產生了牟利行為?!罢l發證,誰培訓”,小小一個證,養了多少人。甚至包括某些政府部門,也有一些尋租腐敗現象。
由此引發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在形形色色的資格認證、能力鑒定等考試門檻下,凡是就業創業者都在疲于趕考。這給企業和勞動者都帶來了很大負擔。很多證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有人總結為“考上的用不上,用上的考不上;有證的用不上,用上的沒有證?!?
記者:集中清理工作,對政府角色轉變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又將如何釋放出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吳江:國務院早在2007年就針對過多過濫的問題開展了職業資格清理工作,但由于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不到位,清理工作也很難有大的突破。直到20143年,本屆政府根據十八大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從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整體切入,這才動了真格。至今這項工作歷時9年,清理工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各部門既要削權,這是壯士斷腕;也要轉變職能,沖破利益藩籬。如今的成績,既有黨中央國務院簡政放權出重拳,也有各部委職能轉變、自我革命的自覺行動,還有全社會的有力支持配合。
作為專家組成員,我全程參與了論證工作。難點在于,哪些是市場行為必須取消,哪些涉及公共安全不能取消,哪些必須一刀切,那些又要區別對待。比如非行政許可類、自行設置類,那就得一刀切。我們既要依法辦事,也要實事求是。比如準入類職業資格,如確實是工作或運行中需要的,就依法改成水平類。
政府的角色轉變,正是體現在放權和監管上。這里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取消。也就是企業經營中不再需要太多的職業資格門檻,需要取消門檻,勞動者不必再去考證,充分釋放擇業權、創業權。另一類是提高技能水平的。這些水平類可以下放給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以及有條件的企業來承擔評價,使這種資格成為行業和企業的自主行為。當然,放下去,還得有能夠勝任的機構來接,同時,政府的監管也要跟上。
職能轉變的關鍵在于,凡是市場能做的,政府都應該放手。政府首先要放心,然后才能放手。你不真放心,永遠放不了手。得信任企業,大多數企業知道怎么在崗位培養鍛煉員工素質。要讓企業、行業、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讓用人單位成為評價主體。
沒有資格不行,太唯資格也不行。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即不唯身份、不唯資歷、不唯學歷、不唯職稱,我認為還要增加一個不唯資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要讓人人皆可成才。成才的標準是在就業創業創新的實踐中提高自己,并不是考證才能成才。過去,我們一度偏離了以用為本的觀念,異化為以考為本。只有讓更多人不再盲目去考證,讓企業降低成本,讓勞動者就業更容易、創業更自由、創新更有夢,把人才活力充分釋放出來,才有利于打造人人皆可成才的環境,有利于實施符合人才成長規律、市場經濟規律的人才強國戰略。
記者:社會上有一種疑問,清理職業資格是否意味著取消職業資格?如何完善職業資格評價制度,建立科學規范的人才評價體系?
吳江:清理不是廢除制度,恰恰相反,職業資格清理工作是為了更好地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使制度真正發揮促進勞動者職業健康發展、維護市場公平、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職業資格是什么?說白了,就是通過建立職業標準,明確從事這項職業必須具備的學識、技能和能力。職業資格制度在國際上被普遍采用,一些發達國家的評價體系比我們更完整、類別也多。比如美國,大多數技能較低、公益性較弱的職業,只需要經過政府登記,而不是去考資格證書。登記職業得和國家職業目錄相符,目錄里有具體標準。他們也要監管,登記者須掌握必備的職業技能知識、受過專門的職業培訓。如果是專業程度較高且和公共安全相關的,才需要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其實,職業資格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職業資格制度與現代社會的職業發展緊密聯系,它既體現了現代職業的專業化、智能化的特點,也是國家推進全面創新驅動發展的特定要求。改革和完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建立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配置決定作用相協調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涉及廣大勞動者的重大利益問題。
說到如何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我認為在國家職業大典的規范指導下,可以有國家標準的人才準入類和水平類評價體系,也可以由有行業組織自主建立自己的職業崗位水平評價體系,但它不應該是強制性的,而是指導性的,不能干預企業的用人行為和勞動者的擇業權。在這一原則下,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有自己的崗位標準和評價辦法,不過必須不能違反國家規定的職業標準,不能變相進行資質許可和認定,不得使用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家”“職業資格”等字樣的證書。比如人們熟知的微軟標準認證、新東方標準認證等。這樣,國家、行業、企業形成一個共同責任體,各負其責,互通互聯,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評價制度優勢。
記者:下一步,怎樣確保職業資格清理工作落到實處見成效?
吳江:此輪職業資格集中清理,國務院各部門已作出很好的表率,各地也將加快自查自清的步伐。我認為,下階段工作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建立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如果說集中清理是治標,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等長效機制則是治本。應以國家職業大典為基礎,建立職業資格目錄清單。清單之外,政府一律不得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清單既要科學合理,面向社會公開,又要定期更新,動態管理。
二是編制職業資格框架體系。除了建立職業資格外,還要制定進一步的職業標準。怎么評價,從哪些方面評價,如何健全工作機制等問題,都應予以規范。要從工作及制度建設層面出發,加緊研究編制職業資格框架體系。
三是加快立法進程。多年來,正是因為缺少一個相應的條例,無法可依,法律層次不高,才出現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問題。在此,我也呼吁職業資格設置管理條例能盡快出臺。只有按照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要求,把這項工作納入到法制框架下,才能順利履行政府的監管職能。
四是加強研究和社會監督。一方面,要注重發揮專家的智庫作用,加強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不斷深化改革,推進創新;另一方面,還要廣泛聽取社會意見,不僅是政府監管,還要社會監督、群眾監督,如此,國家職業資格制度才能逐步完善起來。
分享到:
上海咚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金湘路225弄11號禹州燕海國際大廈 滬ICP備17055145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