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生和營養兩部分構成
據廣州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的陳教授介紹,食品衛生與營養學是以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為基礎的具有醫學特色的專業,主要由食品衛生學和營養學兩部分構成。
食品衛生學研究食物中含有(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種有害成分對人體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主要研究內容有食品的污染、食品及其加工技術的衛生問題、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評價體系的建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預警等。比如,生活中常見的防腐劑、甜味劑、抗氧化劑都屬于“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范疇,食物過敏/中毒則屬于“食源性疾病及其預防”的研究范圍。
營養學研究食物中的營養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質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和影響,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到食物(營養素)以及功能分析評價、營養缺乏和疾病預防、營養支持/治療、公共營養和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等等。
兼具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屬性
現在的食品衛生與營養學不斷汲取相關學科的新技術,通過應用現代儀器和先進技術,使傳統營養研究方法得到發展,使專業自身不斷充實和提高。例如,在營養學研究中通過使用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雙能X線吸收、磁共振等技術,來準確測定人體骨骼、脂肪、肌肉等成分含量,有助于更全面、精準地分析影響人體營養狀況與健康水平的多層因素,從而解決營養不良問題及膳食相關慢性病問題。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的研究員于女士介紹,食品衛生與營養學與食品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學科都有著廣泛、密切的聯系與交叉,它不僅具有自然科學屬性,還具有社會科學屬性。
歷年“3·15”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會引發公眾的持續關注,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相關研究可以推動社會性監管措施落地,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重建社會信任及綜合治理。
三大類課程培養復合型人才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在本科專業目錄中屬于醫學門類下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從課程結構來看,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的學生既要學習以“食品衛生學、食品工藝、食品檢驗、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為代表的食品衛生學課程和以“營養學基礎、食品營養學、公共營養學”為代表的營養學課程,同時還有“預防醫學、臨床營養學、營養生理學、慢病營養干預與食譜設計、營養流行病學”等醫學類課程。
高校通過不斷強化實踐教學、豐富實踐課程的類型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學生要在營養學綜合實驗、食品微生物檢驗學實驗等實踐教學中掌握相關操作程序和技術規范;在科研實踐訓練及各類科技競賽中開拓視野,強化專業理論知識,拓展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在“產學研用”系統中參與產業實踐和行業實踐,將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緊密結合。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建設全民健康的行動目標,對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等內容進行了闡述。健康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食品安全的保障和全民健康膳食的推動。為適應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和營養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滿足現實社會對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培養一大批適應新形勢的專業人才。
培養“舌尖上”的守護者
1.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食源性疾病對人們的危害
讓城鄉居民長期吃上“放心食品”,是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但加工設施簡陋、衛生知識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等仍然是影響我國食品衛生水平的重要因素。
食品衛生問題引發食源性疾病,影響公眾健康,既可能導致急性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也可能對公眾健康產生長期損害。因此,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人員通過在日常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宣傳力度,規范食品經營、食品添加劑及相關產品的管理,完善企業內的食品質量安全體系,有助于將此類危害降至最低。
2.通過優化膳食結構,促進居民健康生活
由于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營養缺乏與營養失衡所致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膳食和營養因素在這些疾病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指導人們科學飲食:保障食物供給,降低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預防、控制和消除微量營養素缺乏癥;正確引導食物消費,優化膳食結構,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的營養狀況,預防與營養有關的慢性病。
3.維護特殊人群身體健康
與一般人群相比,在高原、高溫、低溫等不同地域環境下勞動和生活,或從事航天、航空、航海、潛水、低照度、接觸輻射/粉塵/有毒化學物質等特殊作業對人體生理和物質代謝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機體會呈現特有的生理特點及代謝改變,并面臨不同的營養和健康問題。
從認知特殊環境和特殊職業對人體生理和物質代謝的影響出發,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人員通過營養干預和膳食指導來維護勞動者的健康,對降低特殊環境和特殊職業對生產力的負面影響、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可以說,食品衛生與營養學是人類生命孕育、機體素質優化、健康長壽的奠基理論,也是個體和群體生長發育、營養保健、公共健康和疾病防治等醫療衛生技術服務和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在增進我國人民體質、預防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就業領域廣泛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廣泛,涉及醫學和非醫學領域多個行業:
1.在各級綜合醫院臨床營養科、婦幼保健機構、康復中心、養老機構,擔任臨床營養師、保健醫師、食品衛生監督管理/食品衛生檢驗人員、公共營養師。
2.在各級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農業管理部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海關檢驗檢疫機構,從事衛生防疫、衛生宣傳普及、環境保護與監測、海關疫檢、社會醫學研究等工作。
3.在食品(餐飲)行業的公司、企業,擔任食品生產/加工/研發技術人員、食品營銷人員、營養配餐員、質檢員、化驗員、食品倉儲/運輸員。
4.在預防醫學類相關/食品相關研究院、高校、教育機構,從事營養教育等工作。
此外,不少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學生在本科畢業后選擇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考研方向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與醫藥、食品工程、食品加工與安全等。
招生以醫藥類院校為主
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36所本科高校開設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這些招生高校中,大部分為醫藥類院校,還有農業類、理工類、綜合型高校。
根據教育部《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贛南醫科大學、臨沂大學、塔里木大學獲批新增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
廣州醫科大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積極發揮醫科大學的資源優勢,具有“營養健康管理和功能食品、特醫食品研發”“以大健康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復合實用型創新型人才”2個專業培養特色;有包括三甲醫院、市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知名食品企業等十余所專業實習基地,突出“產學研一體”的特色。
天津中醫藥大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以就業為導向,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載體,優化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以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了“掌握原理、重在應用、頂崗實習、柔性就業”的專業培養模式。
四川大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以全球健康、現代營養理念為指導,基于“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國家重點學科優勢,結合我國新時期國民健康需求和學生職業發展趨勢制定專業教學體系,以華西醫學中心和華西公共衛生學院為依托,聯合華西醫學機構、國家省市各級CDC、FDA及婦幼保健機構等實踐基地,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專業教育、學業指導及科研訓練。
色盲色弱考生謹慎報考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患有輕度色覺異常(俗稱色弱)、色覺異常Ⅱ度(俗稱色盲),醫學類各專業可不予錄取。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于800度的;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于400度的;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的;斜視、嗅覺遲鈍、口吃的考生不宜就讀醫學類專業。
醫藥類招生院校從醫學人才培養和就業等角度考慮,強調對考生身體狀況的特殊要求。比如,有關高校明確了錄取特殊要求和限制條件: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的考生;肝功能異常者慎重報考醫學類專業;考慮到醫療衛生服務的特殊性,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和各高校招生章程中的具體要求,謹慎報考。